在美国寻觅中国风味,体验特殊经历:不事奢华的随意走走
这次我在美国待了十多天。早餐除了在酒店吃的面包、奶酪、黄油、香肠等传统西餐外,很少去美国餐馆。我的口味很广泛,并不像一些中国游客那样挑剔,宁愿吃榨菜或方便面,而拒绝西餐。无论走到哪里,我总是寻找机会尝试当地的美食。我知道美国的牛排很好吃,但是很贵,而且一般都不吃。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了美式炸鸡(不是在中国很流行的肯德基)。刚炸出来的,金黄的,个大,香喷喷的,很诱人,而且便宜。我吃了一顿满意的饭。我记得还有一次,那是杜克大学的一次会议。一位朋友在会议外组织了一场“披萨派对”。巨大的披萨十几个人一起享用,还有无限量的蔬菜沙拉。非常舒服。贵的不一定好,这是我的“名言”。
这次因为我们的旅伴不太习惯西餐,而且在导游的引导下,我们旅途中的主餐一般都会选择中餐。好在美国到处都有中餐馆,而且一般来说价格都比较便宜。就这样,从洛杉矶、旧金山、拉斯维加斯,再从芝加哥、波士顿、布法罗、华盛顿、纽约一路向东。我们终于有机会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品尝中餐的风味。我去过很多城市,也吃过很多中餐馆。总的来说,食物很一般。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,大多数餐馆都使用较多的番茄酱。所有菜品酸甜可口,失去了原来的味道,但却很新鲜。
洛杉矶招待会
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。一些餐馆的烹饪技术甚至超过了国内水平。这是自然的。没有精湛的技艺,很难在国外立足。三十年前,我在加州的一家中餐馆吃饭,吃了一盘鱼片。汤色洁白,微甜,酒香扑鼻。当时我就惊叹于它的精湛工艺。说到这里,首先说一下我们到洛杉矶后的第一顿饭。主人Jenny在离她公寓不远的纽波特海鲜餐厅为我们举办了欢迎宴会。店面不算太大,但却座无虚席,气氛热烈,就像在香港湾仔和铜锣湾看到的那样。珍妮优雅而优雅。她礼貌地让我点第一道菜,然后熟练地点了剩下的菜。
先吃两只象拔蚌:深海象拔蚌厚实透明,鲜甜鲜甜,生切片,像水母一样平铺,垫上冰块,放在巨大的白瓷盘上当刺身。鲜红的酸菜和墨绿的芥末,色彩斑斓,就像一对美人。美洲象拔蚌体型较大。头单独煮熟,裹上面包屑和发酵粉,油炸,撒上盐和胡椒。它们又软又脆,味道极佳。此菜一冰一火,一冷一热,相互辉映、交融,赏心悦目,令人陶醉。第二道菜是大龙虾,用港式辣味做的。这是这家餐厅的招牌菜,是Jenny特意为我们点的。鲜红的龙虾配上越南香料,也是满心欢喜。
象拔蚌雪白,龙虾鲜红,聪明的珍妮又点了一盘炒豌豆尖,鲜绿的!最后是清爽的鱼肚蟹肉汤。这是一家香港人经营的餐厅,带来了香港餐厅的商务风格:服务员着装优雅,上菜迅速及时,干练简洁的风格透露着港式的精明和大气。记得那天我们没有喝酒,点了米饭,是泰国产的香米。看菜单,象鼻蛤107美元,龙虾71美元,总共240美元。这是一场顶级的净化盛宴。虽然价格有点贵,但是物有所值。
在珍妮的善意帮助下,我们从洛杉矶前往旧金山。在唐人街,导游带我们去了奥巴马不久前用餐的迎宾亭,这是一家粤菜馆。走进去坐下。因为不饿,所以只点了一些零食。一大碗馄饨和一大碗皮蛋瘦肉粥供大家分享。食物很一般,我们吃得很“开心”。
在异国他乡遇见“老朋友”
在纽约的雨中,经过激烈的活动,我感到饥饿。吃中国菜,就要去唐人街,那里充满了中国风味。导游知道我是福建人,特地找到了一家福建人开的店:“小福州”。这个名字勾起了我在马来西亚的回忆。那一年我访问了砂拉越的诗巫。这座城市还有一个别称:“新福州”。早年,福州人在这里谋生、劳作,把家乡的文化习俗完全搬到了那里。街上讲的是福州话,招牌上写着汉字,住所、婚姻、饮食,甚至还请来了大洋彼岸的福德正神。福州人在远离家乡的砂拉越建设了一座“新”福州城。我在诗巫的街头看到了用木杵敲打肉燕的传统制作,也欣赏了虾饼、蚝饼、芋头饼和一种为纪念戚继光而特制的光饼,这些在中国几乎绝迹了。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万里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纽约唐人街是寸土寸金的地方,“小福州”的店面非常狭窄。我记得有一个狭窄的楼梯引导人们直接上楼。楼梯顶上有一块广告牌,上面写着:“美国福州业余闽剧团”演出通知。上楼,进入餐厅,坐下。作为“福州东道主”,我“招待”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同姓导游。因为是记忆犹新的儿时美食,我贪婪的点了各种,还加了一个芝麻花生馅的粽子。都是零食,加上小费,总共才十几块钱。
都说童年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。这家美国的小餐馆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福州的路边摊。油锅冒着热气,刚出炉的蚝饼也冒着热气。站在街上的我,背着书包,被美食诱惑。小福州的味道就是家乡的炊烟味。正因为这些“家乡的味道”,我的心里充满了“异乡重见故人”的感觉。
“豪华”欢送会
人们怀念纽约的地方在于它很大、很多元化,而且纽约很包容。在纽约,你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,就像你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艺术一样。纽约有点像香港。从东到西,从北到南,它总是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,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奇心。它们美丽得令人惊叹,令人难以抗拒,包括美味的食物。尽管如此,当我们到达纽约时,我们仍然爱上了中国菜。其实按照我的初衷,应该是“吃遍天下”。但同行的人口味都很“固执”,我只好迁就自己。
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,我们只是外行旅行者,每天都在奔波,环顾四周,匆匆忙忙。漫长的旅程现已结束,纽约是最后一站。我想这次美国的美食之旅应该有一个华丽的结局才算圆满。在美国寻找奢侈品时,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纽约。要在纽约寻找奢华,第一个看的地方就是曼哈顿。要在曼哈顿寻找奢华,第一个去处就是 55 街。就是它,五十五街的山王饭店。导游带我们进了门。这是一家非常高贵的酒店,也是张学良先生最喜欢的中餐厅。他生前经常来这里喝酒或招待客人。大堂挂着一张张先生和酒店老板的合影。张先生还是很有豪气的。
这里的气氛安静而庄重,用餐的人很多,但却鸦雀无声。服务员都是中年男子,穿着西装,打着黑领带,举止优雅。这是一家典型的上海餐厅,白色的桌布,精美的吊灯和华丽的餐具。坐下来给每人喝一碗汤,要么是榨菜,要么是肉丝,要么是鸡蛋西红柿。热气腾腾,味道鲜美。一份是鱼片,一份是炒豌豆苗,一份是黄边肉片,主食是米饭。不奢华,但优雅。三菜一汤简单,花费近200美元。如果换算成人民币,可以招待十个人一场国内高档宴会。我们此刻追求的是一种难得的氛围。
在美国吃中餐,对于追求美味的我来说,总是感觉很可惜。毕竟,我失去的是体验不同风味的机会。而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往往比间接获得的体验更加真实和深刻。但即便如此,我仍然有“走遍”美国、“吃”美国中餐的经历。我安慰自己,这种在异国他乡自费走走、不带任何奢华寻找中国风味的体验也很特别。 (谢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