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农家土炕走出的七条龙:我的成长与父母的故事
20世纪60年代中期,我出生在中国北方黑土地上松花江边农舍的土床上。
在我出生之前,我的父母已经有了五个儿子。我的母亲一直梦想着生一个女孩。用她的话说:“女孩子不像野孩子,不听父母的管教。”让她失望的是,我不仅不是她想象中的女孩,而且比一般男孩更不服从管教。 “野男孩”。三年后弟弟的出生,让家里的“七龙”齐聚,母亲的“女儿梦”彻底破灭。
要说我的成长,先说我的父母。
我的父母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民,但他们却拥有许多不平凡的东西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我父亲在私立学校读了两年书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中国农村大部分人都是文盲,而且都是有文化的人。再加上父亲悟性很好,所以年纪轻轻就当了生产队的会计。后来,他被调到公社农场当会计,一干就是30多年。
我父亲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。这部分归因于他父亲的工作。在村民眼里,他能掌管这么大农场的财务,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。父亲辛苦工作多年,屡屡受到表扬。他更受领导尊重,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更高。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耿直的性格。熟悉我父亲的人都说他“黑舌头”,说话太直,不留面子。不过,有人家里有事的时候,还是来看望他的父亲。很多年轻一代的人看到自己的父亲都会感到害怕,但却发自内心地敬佩他。
说起我的妈妈,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到骄傲。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。她的爷爷花了很多钱送孩子们读书,有的还被送到京城读大学。在那个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时代,我的祖母也读了6年书,可见这个家庭对于知识的重视。可惜后来家道中落,到了我母亲这一代,我们已经生活在普通家庭了,所以我母亲一天没读书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
这位没有受过教育的母亲以善良和美丽而闻名于乡村。说起妈妈的恩情,有很多细节让我至今难忘。比如,在那个贫穷的年代,每当有乞丐上门时,母亲总会给他们一些自己舍不得吃的米饭;妈妈对生命很仁慈,逢年过节要杀鸡杀鸭的时候,她总会念几句“阿弥陀佛”。 ”,缓解内心的难受……
客观地说,父亲把他的正直性格遗传给了我,母亲则把她的善良种在了我的心里。他们用言语和行动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人。但看父母对我的家庭教育,应该说是不科学的。因为他们相信:一根棍子出孝子。所以,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“打”。
当然,在那个时代,人们长期受到“父亲尊严”观念的影响,粗暴地认为父母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,孩子应该无条件服从父母的管教。而“棍棒教育”也一直是长期维护父母权威的人所遵循的教育方式。所以,一般来说,很多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都有过被父母打的经历。在父母的心目中,孩子不努力就不会成功,不努力就不会有成效。对于孩子来说,被父母打骂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虽然我接受的那种家庭教育给我带来了太多的身心痛苦,但我从来没有怨恨过我的父母。因为我知道他们爱我,但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用温柔的方式表达这份爱。
成年后,尤其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教育研究工作后,我常常想:如果我没有叛逆,我会被打这么多吗?惯于。如果我没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我的皮肤会受到如此剧烈的疼痛吗?也不会。但正是这种叛逆的性格和“棒子教育”,迫使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。有人会说,从这个角度来说,你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就是成功的吗?不,我还是想说,家长的教育是不科学的。如果是一个性格平和、胆小、听话的孩子,他所有的才华可能都会被父母的严厉打骂扼杀掉。不幸的是,我因为我的叛逆而受到更多的殴打和责骂,但我也庆幸我没有因为我的叛逆而变得平庸。
有人说,看看你的童年。你很穷,挨打,挨骂。真是太惨了。回想起小时候,你的鼻子一定很酸吧?事实上,情况并非如此。每当想起童年,我的思绪常常停留在层层快乐玩耍的剪影上。因此,我很少向任何人,尤其是我的孩子们谈论我童年的艰辛。当我说起我的童年时,我情不自禁地给她讲了很多玩的趣事。游戏和发自内心的笑声常常萦绕在梦中……
小时候,放学后的黄昏是一天中最好的玩耍时间。我会把书包扔在家里的炕上,然后偷偷溜出去。春天里,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投坑、推铁环、打毽子。夏天,他们到河里抓鱼抓虾。秋天,他们到广阔的田野里捉鸟,躲在麦堆里。冬天,还有有趣的游戏。还有更多,比如骑雪橇、陀螺、打雪仗、堆雪人……一年四季,一年365天,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玩,直到星星出现,妈妈出现各家门口,大家还没玩完就散了。去。
周末和节假日我要帮家人干农活。上小学时,我最常干的活就是挖猪吃、捡牛粪、捡柴火。猪粮自然是用来喂猪的,牛粪是用来买笔和笔记本的,柴火是用来生火做饭的。虽然是工作,但也很有趣。背着篮子,邀请朋友去地里挖猪、挖菜。你们一边工作一边互相追逐,唱着半生不熟的儿歌。任务完成后,找个地方放篮子,大家抓蚂蚱,扑蝴蝶,我抓蜻蜓,直到浑身是泥,汗流浃背,才把篮子带回家。收集牛粪更是有趣。几个人沿着田地寻找牛粪。当他们找到目标时,他们总是会为之奋斗。有时,为了获得牛粪的优先所有权,几个人会提着铲子,紧紧跟在牛屁股后面,紧紧地等待着老牛“放出”粪便。
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过年了,因为过年前后都有好吃的、好喝的,还可以“拿到”几毛压岁钱。除夕夜,我们向长辈大声喊:“新年好!”然后磕头。正月里,村里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,每个人都快乐得像一匹小马。直到现在,我仍然喜欢庆祝新年。每当过年的时候,无论离家多远,我总是赶回来。牵引我脚步的不仅仅是亲情,还有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!
唉,童年的快乐太多了。它像一条河流,又像一首夜曲,轻轻地流淌,在心里回荡……T/Ybdcf6NEC4q+iQzN32ksLTKu3/Pckc8hKWg5ss8pK4OblnV4g/qTgt6MdwV8ax